
人們對未來的智能社會充滿想象與探索。經過幾年的爆發式發展,2018年人工智能應用加快滲透。我國工信部印發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也正式開始實施,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重點戰略規劃。在此背景下,以“人工智能、無人系統、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融合”為主題的“松湖華科創新大講堂”第32講活動,于8月22日在東莞會展國際大酒店成功舉辦。
✦“松湖華科創新大講堂”第32講活動現場
此次大講堂活動,由東莞市科學技術局作指導單位,東莞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作支持單位,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以下簡稱“廣智院”)、華科城聯合主辦。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授葛樹志教授擔任主講嘉賓,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美國總統獎獲得者金炯華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活動由工研院常務副院長、廣智院院長張國軍主持,來自學術界、企業界的100余名人員共聚一堂,大家秉著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精神,圍繞主題深入探討和學習。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葛樹志教授擔任主講嘉賓
葛樹志教授圍繞人工智能的概念、發展過程及重要模型,無人系統的概念、構成、發展歷史、應用及挑戰,機器人的發展歷史、不同階段的應用及對社會機器人的研究工作,智能制造的概念、構成要素及模塊要求等幾大模塊,深入淺出地對人工智能及其應用進行了專業化、學術化探討。葛教授認為,智能社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工具及系統的廣泛應用是智能社會的基礎。作為科技前沿,人工智能、無人系統、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是構建智能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葛教授敏銳的思維方式和新穎的觀點引起了現場各位的強烈共鳴和熱議。在互動環節,大家就各自在企業工作過程中、學術研究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人工智能及其應用在現實中的發展新動向等問題,與葛教授進行了熱烈探討。
✦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美國總統獎獲得者金炯華教授現場交流
✦互動環節,葛教授熱心解答觀眾提問
活動最后,張國軍院長從“角度”、“廣度”、“深度”三個方面作總結發言:在“亂花漸入迷人眼”的學術觀點萬象中,要選準“角度”,認識誤區,走出誤區,方可“撥開云霧見月明”;本次講座涵蓋了人工智能、無人系統、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內容,從學術的“廣度”及觀念的“深度”等方面,給在座人員帶來深刻啟發,讓大家受益匪淺。
✦嘉賓合影
葛樹志,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IFAC Fellow、IET Fellow、國家首批“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國家海外杰青、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副主席、國家機器人標準化專家咨詢組成員。
葛教授是國際知名的機器人專家,長期從事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自主系統以及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等方向研究,先后發表學術專著7部,在國際頂級期刊、會議發表SCI收錄論文近200篇,谷歌學術引用次數51081次,入選愛思唯爾、湯森路透高被引科學家。榮獲新加坡國家技術獎、淡馬錫青年研究獎、全球智能控制與自動化大會最佳理論論文獎等諸多獎項,并且入圍2001年度世界名人錄。
|